成群游艺,心法妙计:PSA“剧场”两场活动同日开启 2025-08-15
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联合发起的“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三季“剧场”,于2025年7月12日至10月8日期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展厅内举办。本季获选方案是由艺术团体马丁·戈雅生意策划的《正午、荒原、息流、瓦舍、废墟、剧场》。8月16日,“剧场”将迎来两场不同形式的活动:梅菲斯托艺术小组将以表演的方式,由创始人于果、杜可言,新成员曹志昊、许嘉吟共同回溯“杭三鲜”,再访当年联结的艺术小组现状,探讨如何在城市中进行社群式行动、如何联结不同人群、以及如何面对小组的离合。随后,圆桌讨论会特别邀请了于果、彭雪莹、万青和金亚楠,4位来自剧场、艺术与策展实践的嘉宾,共同围绕体制之外的艺术实践与实践达成的自我教育展开对话。
活动一
表演|荒原 成群 游艺 梅组 三鲜:
行走的脚本
梅菲斯托艺术小组
(曹志昊、杜可言、许嘉吟、于果)
表演 | 荒原 成群 游艺 梅组 三鲜:行走的脚本
日期:2025年8月16日(周六)
时间:14:00-14:3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楼展厅 瓦舍、废墟
艺术家: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曹志昊、杜可言、许嘉吟、于果)
线下参与方式:活动需预约,名额有限。
签到:活动当天,请预约成功的观众提前20分钟到达PSA,在1号展厅入口旁的签到处核销预约码后有序入场。
2022年,梅菲斯托艺术小组参与由铜场T-project发起的“游策计划”期间,将杭州作为艺术行动的巨大场景,在城市角落穿梭,发起“酒桌”,邀请艺术家、在校学生和市民在一方酒桌上共饮畅谈;在“游策计划”的最终呈现阶段——“城市游策City Run”期间,梅菲斯托艺术小组延续“酒桌”的组织形式,发起“杭三鲜”(灵感来自于杭州的一道传统家宴),召集全国15个艺术小组,以艺术作品、分享会为原材料,于钱塘江畔分享各自的经验、创作与实践方法,进一步编织起杭州与其他城市艺术行动者的紧密联系。
“酒桌”现场,武汉,2022。
图片由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提供。
由“附近”到“远方”,梅菲斯托小组始终处以游动的姿态展开艺术行动,让艺术的发生超越了单一的物理空间,在城市的场域之中不断生成、勾连和扩展人与人间的关系网络。如今,曾参与“杭三鲜”的多个小组已在时间中更迭变形,梅菲斯托小组的成员亦在三年间不断流转,但这艘“忒修斯之船”仍在不同的城市间持续航行。
“城市游策City Run”项目,“杭三鲜”现场,
杭州,2022。图片由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提供。
此次梅菲斯托艺术小组,将以表演讲座的形式,“再访”这些曾联结在杭州的艺术小组的当下状况。如何在城市中进行社群式的艺术行动?如何联结不同人群?又如何去面对艺术小组的离合?属于梅菲斯托艺术小组的答案,或许就潜藏在他们只言片语的私语之中……
关于艺术家
梅菲斯托艺术小组
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梅组)前身为电影放映组织。2021 年起,发展成为不固定成员的艺术小组。曾作为铜场“游策计划”策展集体,参与所有相关项目的决策执行,组织一系列事件,以艺术为媒介延展至更多。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梅组)关注一切新的可能性,从既定系统中将不可能转化为新的形势来获得下一次行动的可能,他们的行动是不停地跨越于日常步伐的穿梭。
活动二
圆桌|荒原 心法 妙计 话仙 唱酬 剧场
于果、彭雪莹、万青、金亚楠
圆桌 | 荒原 心法 妙计 话仙 唱酬 剧场
日期:2025年8月16日(周六)
时间:14:30-16: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楼展厅 瓦舍
圆桌嘉宾:于果、彭雪莹、万青、金亚楠
线下参与方式:活动需预约,名额有限。
签到:活动当天,请预约成功的观众提前20分钟到达PSA,在1号展厅入口旁的签到处核销预约码后有序入场。
本次讨论会特别邀请“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成员于果、剧场人彭雪莹、艺术家兼“前台osf”打理人万青,以及“铜场T-project”发起人金亚楠,共同围绕体制之外的艺术实践与实践而达成的自我教育展开对话。他们将共同探讨:当代艺术如何在非专业化与去标准化的空间中发生?如何在临时性场域中进行艺术生产?又如何在体制之外建立新的艺术社群?更关键的是,艺术行动又如何作为一种“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方式,由此修炼出一种心法和身法,改变着实践者对自身、他者、社群与生态之间的认知与交往方式?
分享环节安排
14:30-14:50
跨越于日常步伐的穿梭 | 于果
于果作为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梅组)成员之一,本次分享将以梅组过往的主要项目为载体,围绕自组织的形式、策展与创作的关系、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等方面,讲述梅组的实践历程。
“游策计划”项目,“酒桌”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铜场,杭州,2022。
图片由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提供。
梅菲斯托艺术小组“公对公:日常的工作”展览现场,
清影艺术中心,2024。图片由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提供。
“打机锋”现场,三角洲GODOWNN空间,2025。
图片由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提供。
14:50-15:10
街头假动作 | 彭雪莹
在彭雪莹发起的剧场项目“街头假动作”中,“漏洞”(bug)视为潜力之地,经由它,消失之物得以浮现,新的关系、感知与想象的可能被打开。此次分享将围绕她如何在现实与虚构之间构建错位的表演结构,以及“缺席”如何构成一种全新的在场。
《抛接球游戏》影像(静帧),2023。
图片由彭雪莹提供。
《生产生产线》影像(静帧),2024。图片由彭雪莹提供。
《寻找罗斯特》影像(静帧),2025。图片由彭雪莹提供。
15:10-15:30
双生集:互为主体的创作 | 万青
艺术家万青将在分享中回顾她自2022年开启的创作计划“双生集 Symbiosis”,该项目源于偶发性与自发性的指引,聚焦于“互为主体”的共同创作实践。在与不同人的合作中,她持续探索如何在情感与动作中彼此回应,也将就多人工作中署名与经济公平的考量进行探讨。
《水马再见!》静帧,张涵露&万青,14’29’’,2022。
图片由万青提供。
《那我们就去歌颂那条路》静帧,梁洁珍&万青,
15'15'',2024。图片由万青提供。
《对视》静帧,泽宇&万青,10’53’’,2025。
图片由万青提供
15:30-15:50
来回计划中的具体工作 | 金亚楠
金亚楠将以“铜场计划”的八年实践为背景,分享他如何从一场场“始于未知”的艺术冲动中,不断寻找行动的逻辑与意义。在他看来,来到铜场的人总是怀着一种纯粹的艺术冲动,这种冲动构成了铜场的原始性格,而理解这些冲动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工作基础。
铜场T- project项目现场。图片由金亚楠提供。
铜场T- project项目现场。图片由金亚楠提供。
分享嘉宾
于果
1998年生于浙江金华,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杭州。2016年12月,成立电影放映组织Mephistofele梅菲斯托。2021年9月,与好友共同将其转变为Mephistofele梅菲斯托艺术小组(梅组)。2022年随梅组成为铜场(T-Project)“游策计划”的一员,参与所有相关项目的决策执行,组织一系列事件。于果的实践旨在促进一个深入生活的、流动的、包容的共同体,以期大家能自由发声、结交朋友、互通有无。
彭雪莹
彭雪莹做创作,也策划展览和活动。其艺术实践跨越美术馆、剧场与城市空间,感兴趣于在现实运作体系中制造模糊、错位与滑动的空间,潜行其中并不断生成微小、晃动的乐趣和(无)意义。其创作涵盖表演、影像、声音与写作等媒介。她发起了一些长期项目,包括“一旧云剧场”(2021–2024),将其在广州的住所转化为公共事件发生地,以及“街头假动作”(2023–),在城市空间中展开介于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剧场行动。同时她也是一名表演者,持续进行场地和语境特定的演出和行为等。
摄影:aac
万青
1993年生于重庆,2011年起主要生活在广州。早期关注、呈现多种社会议题及其互动关系,后强调与环境和对象的相互作用、能量流转,向不确定性和共时性敞开,作品如“散步三部曲”系列;2022年底开启“双生集”系列。她也是一起练功和44剧场的成员、有限影厅的发起人、前台osf的打理人、五行针灸的实践者。生活、创作、群体实践,三者持续塑造着她的地貌。
金亚楠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2017年发起铜场计划,担任总策划人,并长期致力于开拓艺术院校为背景的多维度艺术项目与研究。曾于各艺术机构、美术馆举办多场个人作品展览,并策划实现多项公共艺术项目。
展期内公共活动一览
08.16 14:00-14:30
表演 | 荒原 成群 游艺 梅组 三鲜 剧场
艺术家:梅菲斯托艺术小组(于果+曹志昊+杜可言+许嘉吟)
地点:瓦舍、废墟
08.16 14:30-16:00
圆桌 | 荒原 心法 妙计 话仙 唱酬 剧场
分享者:于果、彭雪莹、万青、金亚楠
地点:瓦舍
08.21 14:00-15:30
表演 | 荒原 过招 异步 同频 即兴 剧场
音乐人:严星驰、Jaston、Tiger G
艺术家:XING
地点:舞台
08.30 14:00-17:00
工作坊 | 荒原 身动 舞踏 飘移 回响 剧场
引导者:回响 echoing(陈铿、邹思扬)
地点:瓦舍
09.13 14:00-16:00
圆桌 | 荒原 艺外 嬉戏 同好 协游 剧场
分享者:Alice 陈、程然、胡沁迪、张文心
地点:瓦舍
09.20 14:00-16:00
表演 | 荒原 模块 后驱 合成 功放 剧场
音乐人:管博扬(GUAN)
艺术家:抑子
地点:舞台
10.01 14:00-16:00
表演 | 荒原 铜场 集体 课余 新星 剧场
艺术家:铜场T-project
地点:瓦舍
10.08 20:00-00:00
表演 | 荒原 应和 切磋 派对 B2B 不眠 剧场
音乐人:Huizit、tuhuo、Taoph
地点:舞台
关于“新文化制作人”
“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于2021年共同发起,旨在为具有文化视野的探索者、创作者、实践者、坚守者,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和表达的舞台。第一季聚焦“手艺再兴”,以《狂人之丘》与《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双展并行形式,于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期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引发各界对于中国手艺在当下的境遇与再兴的可能性的热议。第二季主题为“活性建筑”,于2023年7月15日至10月8日期间以展览《影之道》探讨中国南方的“阴影”如何作为一种气候性物理环境与日常性集体空间,以其复杂性与连续性不断拓展建筑空间的不稳定边界,并激活中国文化的深厚内力。第三季“剧场”即将以独特的展演形式,于今年夏季正式与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