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海,为你SEA-Hi! 2015-06-05
在热烈、奔放的夏日来临之际,小U隆重向各位介绍“SEA-Hi!论坛”——面向公众的城市论坛将于UBPA上海设计中心举行。
对于此次论坛,小U前去打探了一番。什么是“SEA-Hi!论坛”?“SEA”是空间(Space)、娱乐(Entertainment)、艺术(Art)的英文缩写,“Hi”中的“H”代表上海、“i”是创新(innovate)的英文缩写,从英文的意思来猜,相信大家已经略知一二了吧,但远不止于此哦。“SEA-Hi!”代表论坛主要聚焦于城市空间、发展创新空间,体现浓浓的海派特色,它又与“say Hi” 谐音,意喻向社会公众发出邀请、致意,体现出亲和力和开放性。论坛译名“思海”,蕴含海纳百川之意,彰显海派文化特征,将给大众带来能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头脑风暴。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交互式论坛,是喜欢上海的人们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贡献智慧的新型开放式平台。论坛以创新的观点、时尚的思想、轻松娱乐的形式、大众化的参与方式为特色,每位演讲嘉宾以问题为导向,阐述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空间品质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活跃在城市不同领域的人们只要有着创新性的观点,均可作为嘉宾站上论坛,与公众分享自己独特与精彩的想法。
SEA-Hi!论坛将为城市发展决策与普通市民之间建立一个良性沟通的平台和渠道,不仅要成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平台,更要成为新公共政策的孵化平台。
论坛将会每三个月举办一次,采用场内场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现场讨论、网络参与等互动活动,创造城市发展的新思维,传播城市规划建设的新理念。
论坛报名
那么又该怎样参与呢?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官方网站(http://www.shgtj.gov.cn)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官方网站(http://www.supdri.com)以及“上海2040”、“全心全意”、“上海城市规划杂志”等微信公众号届时将同步发布论坛相关信息及部分票源信息,如果你对上海的城市发展感兴趣,热衷于探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那就赶快通过上述途径报名参加。此外,论坛还将不定期地举办摄影展览、户外活动等延伸活动。小U可要赶紧去凑个热闹,抢先看看第一届论坛会有多么精彩啦。
论坛信息
时间:6月10日傍晚
地点:上海设计中心(保屯路433号,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
首届SEA-Hi论坛将邀请著名作家陈丹燕、AECOM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刘泓志、曹杨新村街道主任潘旭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沙永杰、自由摄影师席闻雷、独立建筑师俞挺、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宝静等七位演讲嘉宾,他们将从不同视角,跟大家分享宜居理念,畅想空间品质。
演讲嘉宾
赵宝静:女,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就任上海市城市规划院副院长以来主要分管城市设计中心及历史文化保护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的业务管理,致力于城市更新、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城市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与研究。近年来,在城市更新工作中指导完成了上海市城市更新战略规划、上海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研究等重大任务。在2014年举办的亚洲国际论坛中发表了题为“上海2040-城市更新”的主题演讲,开创性地提出了上海城市更新规划的战略思考。
陈丹燕:女,著名作家。少年时代即开始发表作品,早期的主题大多是青春与社会规则的冲突,之后开始了对上海历史与现实的非虚构写作,创作了六本非虚构的上海故事,完成了一个作家对自己所居住的旧通商口岸城市在历史与城市精神上的探索,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记录了在飞速发展与改变中消逝的上海城市面貌与内涵。中国正处于快速全球化和城镇化的阶段,她的一些作品成为了畅销的文学著作,并赢得了不同的奖项。
潘旭山:男,博士,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在曹杨新村街道任职以来,关注社区空间的拓展利用与服务民生的关联。2014年全程参与了市规划局关于“曹杨新村规划、更新、保护与治理”的课题研究,对新村的空间规划发展特别是曹杨环浜的改造更新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
席子(席闻雷):男,自由摄影师。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曾就职于麦肯光明等广告公司。他的摄影作品以记录上海城市变迁、近代历史建筑、民居建筑,以及相关人文题材为主题。作品多次刊登于各专业及大众报刊杂志,有两幅作品入选刘香成等主编的《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一书。自行出版了《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一书,并曾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参加过多个国际、国内摄影展活动。
俞挺:男,博士、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美食家、写手、画家、业余的历史学家、命理学爱好者、禅学门外人、复杂性科学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信奉者、时尚产业研究者、科技控。建筑设计作品获得过各类国内、外奖项,包括国内等级最高的1949-2009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以及国际性的奖项。但奖项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认为:“生活在上海,工作在上海,为上海,这就够了。”
沙永杰:男,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副所长,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双聘教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空间与风貌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城市更新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实践和教学,长期致力于政府部门主导的,从规划、设计到实施过程指导的试点性城市更新项目。代表著作包括:《上海武康路——风貌保护道路的历史研究与保护规划探索》(2009),《中国城市的新天地——瑞安天地项目城市设计理念研究》(2010)和《Shanghai Urbanism at the Medium Scale》(Springer,2014)。
刘泓志: 男,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美国哈佛大学城市及建筑设计硕士。他高度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致力于创新性的跨界整合设计方法,全球的项目阅历与深度的实务经验使他在城市设计的领域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见解。其专业创新领域包括城市文化与品牌规划、城市空间与市政设施整合设计、城市核心竞争力与韧性指标评估体系、公共空间活化与街道设计、城市更新策略与行动规划等,多次获得国际重大奖项。
信息来源:微信号:上海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