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关我们
解锁浦江骑行新地图,探寻工业文明记忆 2025-05-23
图片

探寻工业文明记忆

一起骑行吧

解锁滨江骑行新地图

黄浦滨江


夏日渐浓,正是骑行好时节!沿着黄浦滨江绿道,开启一场跨越百年的时空之旅,在车轮转动间感受工业文明的厚重脉络与现代艺术的灵动气息。

快来跟着小U精心准备的骑行地图,一起开启一场寻迹黄浦工业文明的骑行之旅吧!


小U独家骑行路线推荐:
半淞园路88号(原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中山南路1551号(三山会馆)——南车站路564号(城市最佳实践区)——苗江路678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龙华东路18号(中国船舶馆)——高雄路2号(远望一号)


第一站

半淞园路88号
求新机器制造轮船厂旧址

图片

骑行首站由原求新机器制造轮船厂旧址出发,该旧址位于半淞园路88号附近。求新机器制造轮船厂创建于1902年春,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曾造出第一台火油内燃机。现存的造船事业部办公楼为百年历史建筑,清水砖墙与红砖立面诉说着 “器惟求新” 的初心,仿佛能看见百年前工匠们埋头钻研的身影。

图片

造船事业部办公楼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建于1920年代,占地面积约65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2层建筑,外墙为清水砖墙。建筑有东北和西南两栋建筑相连,均为两坡顶,其中西南面建筑外立面为红砖立面,三面开窗,东南面为建筑入口,二层为走廊。山墙、门窗及回廊均做有装饰,富有特色。


第二站

  中山南路1551号 
三山会馆

图片

骑行第二站来到坐落于中山南路1551号的三山会馆,该旧址建于1909年,为福建旅沪的水果业商人集资建造,具有强烈的福建特色。1927 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这里成为工人纠察队南市总部,红色基因与古建之美在此交融。历经整体平移 30 米的 “抢救性保护”,如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课堂。

图片


第三站

南车站路564号
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

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后为数不多得到完整保留的区域之一,现已成为开放式文创园区。个性鲜明且具有绿色示范意义的原城市案例馆,以及旧厂房改建而来的特色建筑形成了园区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建筑群。

图片

在毗邻滨江的南区,由老厂房改造的B4建筑群尤为吸睛,这种保留老厂房工业肌理与现代设计碰撞出了独特的美感。B4-1、B4-2建筑在屋顶形式上,采用极富老上海石库门里弄韵味的折线造型。墙体充分利用旧房红砖,重新砌筑为花样各异的图案,适当嵌入了LED照明灯,夜幕降临时,荧荧闪闪的灯光,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感觉。建筑彰显红砖具有古朴美的同时,也唤起人们对老厂房的追忆,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图片

B4-3建筑改造时完整地保留建筑本身的厂房梁柱体系,并清晰地展示给大家,勾起那段老工业时代的回忆。在原来的结构体内部设计了雕塑感极强的、酒瓶状的内胆,外表皮采用再生木材料,表现 “绿色”这一主题。裸露的梁柱结构极具工业特征,而主体建筑又造型独特,两者相结合平添了建筑的趣味性。

图片


第四站

苗江路678号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图片

骑行首站由原求新机器制造轮船厂旧址出发,该旧址位于半淞园路88号附近。求新机器制造轮船厂创建于1902年春,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曾造出第一台火油内燃机。现存的造船事业部办公楼为百年历史建筑,清水砖墙与红砖立面诉说着 “器惟求新” 的初心,仿佛能看见百年前工匠们埋头钻研的身影。


第五站

 龙华东路18号
中国船舶馆

图片

中国船舶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馆之一,世博会后被永久保留下来。中国船舶馆由江南造船厂原车间优化改造而生,透过历史展望未来。其形似船之龙骨、神似龙之脊梁的弧线结构,既彰显了民族工业的坚毅精神,又充满着领航新时代的时尚气息。

图片


第六站

 高雄路2号
远望一号

图片

中国近代工业的 “摇篮”,诞生了第一艘蒸汽军舰、第一门钢炮等无数 “中国第一”。现存的历史建筑与船坞,承载着上海近代工业遗产价值,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汽笛轰鸣,感受 “中国第一厂” 的昔日荣光。远望一号退役后停泊于江南造船厂旧址,铁锈斑驳的船体承载着航海史上的辉煌记忆。


沿线彩蛋

自卢浦大桥到南浦大桥的黄浦滨江段,有着“一带三道七园”的绿化景观。
一带:滨江岸线绿带,形成连绵起伏的林冠线景观。
三道:以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构成的绿道景观。
七园:杜鹃园、月季园、岩石园、琴键春园、秋园、药草园、草趣园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