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关我们
实践区主要低碳设计和绿色实践 2014-12-26

我们从LEED-ND评价体系的三个部分列出实践区的主要低碳设计和绿色实践:

一、选址与周边联动
实践区项目所在地从世博会前的老工业基地,经过改造成为世博会的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整个变更过程对于LEED-ND的申请提供了良好基础。
1、实践区位于上海老工业区,有一百多年的工业生产历史,上海最古老的电灯厂和火力发电厂就诞生于此,以前场址土壤污染较为严重。世博会期间我们对这些污染土进行了修复治理,并将经修复治理以后达到环保标准的土壤用于填筑路基,进行循环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践区周边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平时工作日的公交可达到3000多班次/天,有利于鼓励园区住户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等低碳出行方式,为周边居民的出行提供了多种绿色选择。
3、在项目所在地周边基础设施完备,社区中心、公共空间、教育及健身娱乐设施丰富。
二、 社区模式与规划
世博会结束后,城市最佳实践区从多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
1、实践区后续发展规划了在城市发展密度和绿色步行的环境之间平衡发展。
2、项目内街区的细节设计体现了使行人舒适的特点,包括:增加底层商业业态设计及其透明玻璃幕墙的比例,增强行人步行空间的趣味性和建筑内外的有机联系;设计合适的人行道宽度,主出入口面向公共区域;考虑行人对接到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感,设计合适的建筑/街道高宽比;较大的道路交叉口密度,从而促进场地内外连结和场内交通便捷性;避免大面积的露天停车场,设置地下停车场等。
3、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的间距设置也是经过测量计算的。这种设计有利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增加蒸腾作用。道路和场地包含无障碍的设计,从而增强了园区内外残疾人士的参与性。
4、从世博会前到世博会后再开发,实践区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均纳入了公众参与的元素,广泛的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三、绿色建筑与设施
1、所有世博和后世博期间的建筑设计,都强调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现在众所周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它的前身是上海第一座发电厂——南市发电厂。世博会期间的城市未来馆就是对其进行重新改造利用的成果。现在,这座诉说上海工业史的老建筑在再一次的休整改造后继续充当着历史见证人的角色,成为上海展览当代艺术的圣地。
2、园区充分利用已有的新型能源——江水源空调系统。其原理就是利用黄浦江底层水冬暖夏凉的特点,与实践区内建筑进行热量交换。冬季时从水源中提取热量并将热量输送到园区内各个建筑中;夏季时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水源中,与实践区内建筑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冬季送暖夏季送冷的效果。
3、园区绿化多选用本地植物,使用了微滴灌系统,并采用了先进的基于ET控制的太阳能无线自动控制,从而减少了浇灌需求和维护成本,从而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
4、园区内的各建筑多选用节水器具,包括水龙头、小便斗、座便器等,从而降低建筑用水量,节约水资源。
5、实践区内整体实施了雨水管理计划,将雨水进行收集回用,并将其余的雨水做入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收集了场地的雨水,净化处理后回用作浇灌绿化、冲洗道路、冲厕等,以减少自来水使用量,达到节水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自然渗透,将雨水回灌地下,从而达到涵养地下水、改善区域水质,并减轻市政管网压力的作用。